发布时间:2025-07-04 17:26:35
原標題:個性化作業也要“巧”和“好”(辣評)
在剛剛過去的這個寒假,不少家長發現孩子們的假期作業不再隻是傳統的做題、寫日記、背誦課文,而是增加了體驗式和個性化的新內容,如品嚐當地小吃、學唱春晚歌曲、幫父母做家務等,使孩子們在完成作業時既有收獲也有樂趣,受到了家長和學生們的一致好評。但也有家長反映,有些個性化假期作業對孩子而言過於複雜,令學生和家長有些犯愁。
某小學讓一年級的孩子收聽《紅樓夢》評書,結果年紀尚小的孩子們被鴻篇巨製嚇倒,對名著產生了抵觸心理;還有學校讓三年級的孩子錄製一段專題視頻並剪輯,由於孩子們憑自身力量難以完成,最後全變成了家長的任務……當個性化的假期作業忽視學生的實際情況,超越學生的實際能力,不僅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,還會產生負麵影響。
教育是科學性極高的工作,既要有良好的初衷,更要輔之以審慎和科學的舉措,把握尺度與分寸,唯此,才能達到預期效果。從這個角度來說,個性化作業的布置,一方麵需要兼顧知識性和趣味性,另外一方麵,也要基於孩子的認知水平和實際能力。
當然,對於這類體驗式的個性化作業,學校還應當給孩子和家長們樹立“過程重於結果”的觀念,即更注重學生在完成任務過程中的收獲,而非最終的成果展示。這就需要學校和家長鼓勵孩子們盡可能獨自完成作業,避免家長越俎代庖,從而真正達到讓孩子們領略實際生活、體味成長樂趣的目的。
責任編輯:張玉
"
发表评论
留言: